这是创新实践的五年:全面深化改革迈向纵深,调结构转方式加快推进,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。
这是稳中向好的五年:经济增速位列第一方阵,经济总量位次继续前移,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,生态环境明显改善,实现了从经济欠发达省份向中等发达省份的大跨越。
陕西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崭新的历史时期。
——增速位居全国第一方阵,总量跻身中等发达省份行列。初步测算,我省2015年生产总值有望突破1.8万亿元,跻身全国中等发达省份行列。
——人均生产总值突破8000美元,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。2014年我省人均GDP7640美元,是“十一五”末的1.7倍,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,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;初步测算,2015年突破8000美元。
——投资总量超过规划目标,基础设施显著改善。初步测算,“十二五”期间,我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超过7.8万亿元,年均增长20.8%,总量是“十一五”时期的3倍。其中,基础设施投资累计约1.6万亿元,约占投资总量的21%。
——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,富裕陕西迈出坚实步伐。初步测算,2015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6400元,“十二五”年均增长11.5%;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60元,“十二五”年均增长14.4%。
五年征程 跨越前行
站在“十二五”末的坐标轴朝回望,我们能够“目睹”陕西经济发展的“浓墨重彩”:从2010年GDP破万亿到2015年突破1.8万亿,从人均GDP4000美元到突破8000美元,从经济欠发达省份到中等发达省份……陕西用五年历程,完成了这一系列的“转身”。
在这五年里,发展是永远的主题,其中不乏变奏,既蕴含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,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的严峻挑战。
时针回拨至“十二五”初,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影响尚未消除,外部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,国内各省份竞相追赶,区域竞争日益激烈。我省经济发展中不平衡、不协调、不可持续的矛盾较为突出,欠发达仍然是基本省情,发展不足仍然是突出矛盾。一段时间里,经济发展面临新旧动力转换,经济增速由高速切换到了中高速。
审时度势,面对新挑战,我们以科技创新促进结构调整,以简政放权释放市场活力,以改革开放引领新常态,准确把握时代脉搏,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,牢牢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。“十二五”期间,我省GDP年均增长11%、粮食总产连续11年超千万吨、第三产业占比提高2.3个百分点……一路爬坡过坎,调档换速,凝聚新动能,激发新活力,陕西经济“马车”实现了平稳前行,蹄疾步稳。
历尽天华成此景,人间万事出艰辛。五年来,陕西以勇毅的态度、实干的精神、稳健的作风、无惧的干劲实现了新的发展,厚植发展优势,拓展发展空间,也必将在未来新的起航中乘势而上,破浪前行。
A、有增有减 初步实现质量型发展
“增”首在经济总量。初步预计到“十二五”末,陕西经济总量达18000亿元左右,年均增速达11%,为近几十年来较好发展时期。
从各项指标来看亦都有大的增长。2014年,我省人均生产总值46929.14元,略高于全国水平,年均增速11.6%;财政收入达到3145.5亿元,比“十一五”末增长74.6%,年均增长15%,累计总收入和支出分别是“十一五”的1.96倍和1.89倍;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5.75万亿元,是“十一五”的2.19倍,平均每年增长21.7%;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5918.71亿元,比“十一五”末增长85.2%,年均增长16.7%。
同时,我省居民的“钱袋子”也鼓了起来。我省乡村居民人均收入达到7932元,年均增长15.4%;同期,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达到24366元,年均增长12.3%。两项增速均快于全国平均水平,实现了经济、社会和人民生活同步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。
再来看“减”。陕西GDP增速为呈回调趋势。告别了两位数的经济增速,陕西已实现从数量发展到质量发展、从投资驱动到消费规模扩张、从高速增长到平稳发展。
减下来,是为了更有效地增长。“十二五”期间,我省食品制造业、医药制造业、纺织服装工业等非能源产业支撑作用增强,今年前三季度,非能源工业增长13%,增速高于能源工业12个百分点;我省第三产业增加值由“十一五”末3688.93亿元增加到“十二五”末7000亿元,总量翻了近一番。
B、有升有降 结构优化转型加快
服务业企业队伍的逐渐庞大,推动着我省服务业占比提升,二产占比下降。“十二五”时期,我省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由36.4%上升到38.6%,年均增长10.2%,虽然增速低于第二产业,但二者增速差距在逐渐缩小。信息、金融、文化、居民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增势强劲,2014年与“十一五”末相比,这些行业实现增加值占第三产业的比重由25%提高到30%,每年提升1%,成为我省未来经济发展的又一支撑力量。
非能源工业占比升,能源工业占比降。2014年,我省非能源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3460.4亿元,较2010年年均增长19.9%;非能源工业总产值占比逐年提高,2015年上半年占比达到69.3%,高于2010年11.1个百分点。而能源工业2015年上半年总产值占比30.7%,低于2010年11.1个百分点。
非公经济总量不断扩大。2014年,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企业168户,完成工业总产值1861.48亿元,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8.9%,占比持续下降。非公经济发展迅速,据测算,2014年非公经济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6.3%,比2010年提高6.3个百分点。
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。2014年,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5.8%,高于GDP增速6.1个百分点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逐季提高,2014年达到9.7%,高于2013年0.3个百分点。
C、有进有出 对外开放蹄疾步稳
70亿美元落户陕西,“三星”的引进,创改革开放以来西部科技项目招商引资之最,全国电子信息行业招商引资之最。
不仅仅是三星,借助西洽会、欧亚经济论坛、杨凌农高会等平台,以及粤港澳、央企进陕等经贸活动,五年来我省实际利用外资达170亿美元,年均增长18%。2010年至2014年,我省签订外商直接投资合同数共766个,其中签订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累计实现194.85亿美元,比“十一五”期间增长1.1倍。74家世界500强企业在陕投资并设立111家企业,光伏产业、金融资本、电子通讯、空港物流、高新技术等新兴产业纷纷落户。
“走出去”步伐也明显加快。“十二五”期间,全省累计对外承包工程业务新签合同金额70.09亿美元,累计完成营业额74.26亿美元,完成营业额比“十一五”增长2.5倍。
向西开放正阔步前行。自去年6月实现了常态化运营的中欧班列“长安号”,截至今年9月已累计发行110多辆;中俄丝路创新园、中哈苹果友谊园、中吉空港经济产业园、中韩合作产业园相继建设;西安与土库曼斯坦的马雷、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等城市建立友好关系并开展交流与合作……陕西累计与中亚国家在基础设施、地勘、能源等领域合作项目超过100个。
省商务厅数字显示,目前,陕西在外设立的境外企业和机构已超过300家,累计实现境外投资27亿美元,分布在48个国家和地区,涉及装备制造、资源能源开发、批发零售等15个行业。预计2015年进出口总额突破300亿美元,经济外向度达到10%。对外投资达到5亿美元左右,较2010年增长60%。